设计游戏上瘾(游戏设计师从让玩家致郁开始)
发布时间:2024-06-271、说的就是,当人和人一起经历过情绪的大起伏,就会产生更亲密的关系。 但大学生活能提供的供人情绪起伏的活动太少,导致同窗关系质量严重下降。取而代之的,变成”一起上过网”, 在游戏里组队、团战、城战、洗白、PVP--虽然所有活动都建立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上,但产生的情感联系却是真实的。
2、玩电脑游戏“上瘾”,从生理上看是大脑神经中枢反复接受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依赖性。电脑游戏千变万化,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无论胜败都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一个“兴奋灶”,久而久之不断强化,就表现出一种“瘾头”。
3、第1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游戏本身带有一定的吸引性,因为游戏的设定就是吸引玩家,然后留住玩家。也正因如此,很多游戏都会有一些签到,当签到达到一定天数后,就会获得一些装备,而这些装备,能够带给人们更好的游戏体验。
游戏成瘾是多巴胺作祟。多巴胺是人体兴奋和欢愉的情绪源泉,其分泌遵循一套精密设计的原则,这套原则起着正向诱导作用,促使人们去学习、进步、适应环境,被称为强化学习及大脑奖赏机制。
游戏中让人上瘾的机制,有很多,比如说想赢的冲动,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赢而不是输,所以在输的时候会产生不服的心理,从而越打越上瘾,还有一种就是,在游戏中能够找到打斗的快感,让人感觉到特别的有趣,从而上瘾。
游戏利用神经系统的刺激机制,变相诱导大脑皮层相关区域产生刺激,从而获得快感。相比较于学习来说,游戏获得的快感更容易使我们满足。几个月的学习,只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就感,但游戏只需要十几分钟便能给我们一种快感与满足感。游戏可以在我们孤独的时候给我们一丝慰藉。
当你玩电子游戏时,你会发现它非常有趣,网络游戏会让人上瘾,因为它们会刺激身体、产生多巴胺并让你感到快乐。主要原因是缺乏自制力,容易沉浸在游戏中。学习通常很无聊,这与玩电子游戏的方式完全相反,你的大脑奖励系统不会产生多巴胺。
另一个是未完成的紧张感,在心理学上有个叫蔡加尼克效应,未完成的体验比已完成的体验更多占据我们的脑海,游戏设计中就利用了这一特点,不断地设置一个个新目标,当你没有打过这一关的时候,就会产生紧张感,就像一个钩子一样。
小游戏会让人产生很强的强迫心理在观看相同东西的时候也会产生一种强迫症。游戏的设计者们就是利用大家的心理不断的增加游戏难度,如果不能够将方块连起来消掉,则会一直有想玩游戏的冲动,在消灭关卡的时候就会产生上瘾的情绪了。
在游戏中,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心理机制,就是不确定性。在泡学中有一个对应的理论叫猫绳理论,如果游戏设计者只对玩家的特定行为给出特定的奖励,那么玩家很快会对这种确定性懈怠,但是如果这种奖励是不确定性的,而且是非常巨大的,那么玩家反而会期待这种“彩票”,对这种不确定的奖励上瘾。